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媒体 > 正文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CACSEC)简报(第三十七期)下

浏览:时间:2015-02-02网址(Website)

(二)抓住机遇,创新研究,和谐发展——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英汉语比较与翻译国际研讨会开幕词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   潘文国

2014826日,清华大学

尊敬的谢维和副校长

尊敬的潘际銮院士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正是秋高气爽的八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一次全国研讨会暨2014英汉比较与翻译国际研讨会在古都北京、在美丽的清华园顺利召开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会常务理事会和大会组委会,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国内外贵宾和专家、向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体会员、特别是专程赶来参加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的学会元老,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倾心投入这次会议筹备工作的清华大学外文系师生、特别是罗选民教授,向长期支持学会发展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庄智象社长,向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本次大会举办的季羡林基金会和潘际銮会长,向精心设计和印制本次大会手册的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朋友们,这次研讨会,是学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伟大祖国首都北京举行。我和我的同事们把它好有二比,一是比作“徽班进京”,我们这个成立在僻远省会的学会要到祖国的心脏、教学和科研中心来接受检阅;二是比作“上京赶考”,看看我们这个发轫于井冈山和毛主席故乡的学术团体能否真正地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学会自成立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而且高朋云集,各路英雄在这里会师。有学会各个时期的骨干,有学会三大研究领域--语言对比、文化比较和翻译研究--的数百位专家,有学会六个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和相关学者,这些专业委员会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我国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会议也是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一次大聚会。这次会议的特邀佳宾里还包括了国内外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因此说是一次空前的盛会也不过分。1400年前,就在今天的北京,初唐诗人陈子昂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开头两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这次会议就其规模而言,大概也是“前不见古人”,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恐怕也是“后不见来者”。我希望我们在会议的内容,在探讨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能如此,从而为“上京赶考”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同志们,这次会议,我们要完成三项使命。一是进行大会中心议题的探讨,二是庆祝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三是按照会章规定,完成学会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下面我分别就这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在每次会议的征文通知上,在一系列的具体议题之前,我们都会设一个会议主题,这已成了学会的一个传统。为什么要专门设计一个主题?主题和具体论题的关系如何?主题的设计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在特定时期对与学会研究宗旨相关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宏观思考,而分论题则希望投稿者能在宏观思考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因此,每次的征文通知,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纵横结合的思考框架,纵的是宏观的思路,横的是微观的议题。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发现了我们这个设计的良苦用心,纵横结合,提供了许多符合会议希望的优秀论文。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机遇创新和谐”。请大家首先注意“机遇”这两字,古人说,时不可失,机不再来,时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文化的繁荣,真是太重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地经济都在发展,而我们由于文化大革命,错失良机,一下子落后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住机遇,三十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本世纪以后,由于美国两任总统在内政外交上不断犯错,国际威望不断下降,客观上给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提供了机遇。而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下,正大踏步地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命题,这个是我们今天谈学科发展的最宏大背景。

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我们的回答是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世界观。创新就要从我们习惯的思路中跳出来。两年前的学会第十次全国研讨会上,我们的会议主题是“全球化与语言文化自觉”。语言自觉和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新理念。从甲午战争以来的100多年,我们的语言、文化,以及相应的学术,就是以缺乏自信为常态的,其绝端者甚至主张取消汉字,取消汉语,改用“万国新语”。在文化上,主张全盘西化。在研究方法上,则是西论中注,几乎我们所有的理论研究,都是在为外国理论作注解。因此要真正做到语言自觉、文化自觉是很不容易的。而这次会议,我们希望还要进一步,在语言文化自觉自信基础上,抓住机遇,把中国文化推出去。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第一,如何使语言自觉和文化自觉成为一种“新常态”,而不是表面上接受,一到具体研究,就觉得样样还是外国的好。这就要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变从外国理论出发寻找中国例子,为从中国事实出发,同时从传统智慧和外国理论中去寻找解释,在这过程中努力建立新的我们自己的理论。第二,要研究如何加强外语学者的中文修养和中国文化修养。现在一讲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外语学界和对外汉语界就兴高采烈,以为非己莫属。然而扪心自问,我们够这个资格了吗?我们自己对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懂得多少?以己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几十年来,我们的外语教育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课程越砍越少,有的地方甚至认为外语教师的科研中涉及中文是不务正业。吕叔湘先生20多年前就提出要消除“两张皮”的问题,但至今并无根本改观。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了。外语学习和研究者提高中文水平成了需要解决的刻不容缓的大事情。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落在甚至解放前的教会学校后面。第三,要认真研究传播策略问题。如果说,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那么,中国文化如何成功地对外传播,就是一个重要的策略问题,不仅涉及到翻译研究,也涉及到文化比较与语言对比,是对我们学会三大研究领域的全面挑战。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许渊冲先生获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学会在这些方面,有无数的工作可做。

创新的目的是追求和谐。和谐是一种气度、一种精神。和谐是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其灵魂是和而不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要从事比较研究,比较、翻译、会通、超胜,但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求和。因此在创新研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中学与西学,中文与外文,语言与文化,借鉴与创新,继承与发展,译入与译出,等等。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当从比较始,而以和谐为归宿。这是我对本次大会主题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大会的第二项内容是庆祝学会正式成立二十周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前身是1990年在井冈山成立的中国比译学会。经吕叔湘先生提议改为今名,并报请教育部、民政部批准,于1994年在长沙正式成立。从那时以来到今年正好是二十周年。在这个时刻,我们分外怀念创会老会长刘重德先生、首任名誉会长吕叔湘先生和在学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会长楊自俭先生,感谢他们为我们创建并坚持的学会文化,保证了学会的健康、持久发展。在这里,我谨为庆祝学会二十周年华诞献上一篇贺词。

悠悠廿载,时光匆匆。井冈滥觞,长沙开宗。帅倚刘老,基赖吕翁。

惠赐佳名,俾招群雄。李杨诸君,共辟鸿蒙。业分三域,道合六龙。

揭橥大旗,首重学风。邪不压正,私不遗公。战战兢兢,唯德是从。

学汇中外,术有专攻。翻译比较,文化内充。界面互接,连横合纵。

哲学心理,俱当会通。教学研究,气贯长虹。典籍外传,允执其中。

成绩日著,声望日隆。祖国在怀,世界在胸。友遍五洲,其心攸同。

京城聚首,乐斯融融。旧知新雨,言必由衷。疑义共析,歧见可容。

再接再厉,以竟全功。二十华诞,秋高枫红。猗欤盛哉,是祷是颂!

词中“李杨”的“李”指的是在座的学会元老李亚舒,他在学会申报民政部批准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域”指学会的三大研究领域,“六龙”指加入学会的六个专业委员会。

大会的第三项内容是会议期间,学会领导班子将按照会章规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这是学会的正常工作,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清华盛会,是我以会长身份,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全国研讨会。感谢广大会员八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宽容和理解,感谢这次会议有这么多中外朋友前来捧场,感谢东道主清华大学师生为此付出的特别努力!

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贺诗选登

二十周年会庆有感

萧立明

以文会友井冈酝,

京都催产岳麓生;

滕王阁前传衣钵,

上海滩上交情深。

庸才得益学会力,

拙笔数卷入书林,

继往开来景更美,

方有今闲抱外孙。

千秋岁

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

潘文国

语朋译侣,携手长沙聚。谁先导?刘杨

吕。学求中外合,德重文行副。端风气,

定针自有擎天柱。   廿载匆匆度,心事

连茫宇。功欲就,名渐著。登高看世界,

恰逢千年遇。君莫住,前程再探攀崖路。

                                                     2014820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正式成立二十周年大庆

赋诗一首抒怀

刘文彬

井冈幼苗逢春天,

湘水浇灌花正艳;

廿年辉煌展新图,

清华园里好耕田。

                                                    甲午年七月初八日

满江红

——CACSEC 成立20 周年

李亚舒

水木清华,又传来多少佳话?

文史哲典,数理化,道不尽她!

仰前贤端正弥高,看当代意气风发。

中国梦,存你我心田,怎放下?

德、俭、国,三大家。

后续强,定繁华。

“二十”正当年,“对比研究”——

东方学坛惊奇葩,谁言异语难表达?!

中外文化显通天塔,快起驾!

                                                          2014 

致学会二十周年庆典

王宏印

二十年前上井冈,

英汉比较始辉煌。

闻道重德立身远,

家贵自俭谋稻粱。

文国盼得国运昌,

选民奔走环大洋。

今日聚首清华园,

天涯芳草有余香。

                                        2014 21 日于美国新泽西州芳草地市

魏志成诗书

二十载相逢无数,

清华园再领风骚。

英伦风情年年在,

汉魏雅士代代高。

即兴曲贺学会二十周年

傅惠生

二十年前,井冈翠竹笑迎一彪人马,拉一面大旗,上写“英汉对比”。

擎旗人潇湘刘重德劲吹欧美译论之风,欲重开中国新路。
会灯初传于人文、外语两院院长青岛杨自俭,引领英汉对比大船,

劈波斩浪,倡言中国译学、多学科体系,去两张皮。
会灯再传至宁波潘文国,浦江边聚四海教授、博士,

求融会古今中外,力挺悠久精深中国文化特色;
如今潇湘罗选民,京城清华园接棒,建环亚太翻译论坛,

放眼全球,满怀信心,迎学会新一轮辉煌。

庆祝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 诗四首

刘军平

其一

英汉学人聚井冈,屈指二十兵马壮。

融通中西试看谁?经国大业谱华章。

其二

薪火相传二十载,刘杨潘君启开来。

筚路蓝缕拓山林,涓涓细流成大海。

其三

英汉雄才担道义,传译古今融中西。

走向世界勤耕耘,归化异化总相宜。

其四

 煌煌上庠秀木葱,弦歌不绝播火种。*

清华苑中喜相逢,英才济济赓传统。

甲午秋始草成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是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也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中西兼治的大师。)

庆祝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

吴建平

廿年弹指一挥间,

历届养育众精英。

比较区别好方法,

致知格物真途径。

长江后浪逐前波,

五岳峰峦现异景。

学会辈有蛟龙出,

神州何愁柱天擎?

2014 18 日于厦门大学

恭祝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十周年华诞

周领顺

  廿载任人说,

  立身在重德;

  会风崇自俭,

  学养以文国。

沁园春·雪

 

北国美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玉虚昆仑,惟余莽莽;四洋环抱,幽梦遥遥。

语亦同声,书亦同文,欲寻天公试攀高。

须晴日,赏红装素裹,喜于比较。

世界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怜两河那勃,尼罗托特,印度梵摩,稍逊风骚。

伏羲八卦,神农结绳,相承字脉仓颉造。

俱往矣,忆汉英同源,会在今朝。

译语花开

——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十华诞

白阳明

丝丝浪花映霞光,只只鸿雁传异香。

月影婆娑英汉恋,堪赞天涯似尺梁。

芳伴学会二十载,彩溢素笺千千行。

隽言阙阙成佳句,译语朵朵铺华章。

庆祝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贺诗

德州学院 袁颖

可遇可求赞双语,

弘文传道勇气谐。

睿智融通中国梦,

学不胜学傲苍穹。

Confession of My Ignorance

Joan Qionglin Tan

              Deep into night,

all sounds are gone away,

          only darkness around me,

listening to my secret words.

I climb up to the peak of my mountain,

standing alone at thy natural altar,

setting free all my sorrowful tears,

confessing my ignorance to thee.

Twenty years ago,

some word-merchants crowded into my city,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wo languages used by thy larger group of people.

O, my Lord, our Father,

great is thy Power, and infinite is thy Wisdom,

people desires to praise thee, Creator of us all,

I was then blind to thy Faith and deaf to thy Word.

Twelve years ago,

ignorance was like a convulsion,

hitting upon my long-lost mind,

I left for Wales, seeking thy Truth.

O, my Lord, our Father,

bearing thy word into my heart,

tracking thy invisible print in the wild,

I tilled my wasted land all year around.

Forgiveth me, O my Lord,

let thy mercy on my ignorance,

I hungered for thy knowledge and wisdom,

wishing for thy private visit into my dream.

Behold, O my Lord, I was laboring there,

down a valley, by a creek, under a tree,

between lines, among books, in my workplace,

thy words seemed to be flowing beneath my heart.

Five years ago,

I was called forth back to home again,

carrying thy wisdom seeds into my pack,

Serving thee joyfully with my writing here.

O, my Lo rd, our Father,

thou helped me plant in my little garden,

let me see flowers and fruits in thy sight,

a solace for me to harvest in thy due time.

This is thy gift to me, to thy devout handmaid,

I suck thy honey and bathe in thy light,

washing away all my sorrows here,

enjoying thy Wisdom, thy Truth and thy Glory.

Now, I beseech thee, O, my Lord, our Father,

forgiving my sin of ignorance in the past,

raising me up, a little up into thy side,

counting me, if possible, into thy flock.

Standing here today, with my heart, full of my tears,

in my first participation of this conference,

I praise my Lord openly before all audience,

offering my sacrifice of thanksgiving to thee.

Harken to me, O, my Lord, our Father,

I swear to study thy languages in my rest life,

my writing will be devoted to thy service,

my mind will follow thy Word to seek the Truth.

Here is my vow:

for plants and animals of thy garden,

for mountains and rivers of thy world,

for the practice of thy wild,

for the sweetness of thy wilderness,

for one ecosystem of thy creation,

for all beings dwelt on thy land.

 August 15, 2014

At the foot of Yuelu Mountain

五、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

1016日至19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翻译研究学科组、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召开。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屈文生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杨平编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前会长潘文国教授和该会翻译学科组组长王东风教授分别致辞。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指出本次论坛是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二十年以来承办的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希望该论坛为中国翻译史研究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为该校法律翻译、翻译史研究以及外语学院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会上,香港中文大学王宏志教授围绕香港割让谈判过程中往来文书的笔译问题,分析得出,由于当时英国政府与晚清政府对某一概念理解不同,双方谈判译员不明其中细节而产生误译,进而造成中国在割让问题上更大的损失。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苏精教授发表了题为“林则徐《华事夷言》的底本与翻译”的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通过对比分析中西翻译活动的发展轨迹和译学观念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中西翻译史“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观点。南京炮兵学院外训系翻译室的季压西译审呈现了其十七年磨一剑所走过的课题研究之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指出,任何翻译事件都具有其社会文化背景,强调了“翻译在本质上具有选择性”这一观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穆雷教授以大量统计数据为佐证,从论文、专著、基金等角度分析了目前翻译史研究的几个特点。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发表了题为“佛经翻译史三题——读陈寅恪《金明管丛稿》札记”的演讲。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认为中西语言和观念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西方诗歌中译的诸多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屈文生教授的发言以“《小斯当东回忆录》译后余语”为题,介绍了小斯当东的生平以及《小斯当东回忆录》的翻译价值。

四川外国语大学廖七一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张南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友贵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胡安江教授、复旦大学王建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马士奎教授、日本九州大学韩相熙准教授、厦门大学胡兆云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台湾中兴大学游博清助理教授、福建工程学院张旭教授、浙江树人大学张美平教授、复旦大学司佳副教授等也先后发言。华东政法大学李秀清教授、伍巧芳教授等也参与了发言与讨论。

论坛闭幕式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组组长王东风和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姚骏华结合会议的发言和讨论分别作总结,认为本届论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气氛热烈,将为今后的翻译史研究提供极大帮助。

六、庆祝潘文国教授光荣从教47周年

2014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先生从教47周年,也是他作为终身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光荣退休的一年。20141025日至26日,“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暨庆祝潘文国教授从教47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分院、上海市语文学会联合举办。会议有来自澳大利亚、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国内各地各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同仁以及潘文国教授的学生共近百人参加。

潘文国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已经从教47了周年,即将在今年退休,他也是学校的终身教授,并且曾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和对外汉语学院创始人之一,潘文国先生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古今打通、中外打通、语言与文化打通"就是他对自己提出的一个要求,这也是他最重要的学术主张。

潘文国教授对古今中外俱有涉猎,而且均有专著问世:于"",他有《韵图考》和与汪寿明先生合著的《汉语音韵学纲要》;于"";他有《汉语的构词法研究》一书在海内外发行,并有《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一书为学界瞩目;于"",他有《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一书的中英文版在国内外出版;于"",或者说当下中国,则有《危机下的中文》一部忧世之作。至于交织古今中外的,则有已重印10余次的《汉英语对比纲要》和《中外命名艺术》等书,还有关于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几十篇论文和五六部译著。他还横跨几个学科担任博士生导师。在华东师范大学,像潘文国教授这样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并不多见。

1025日,研讨会正式开始,分为大会报告、潘文国学术思想座谈会、分会场报告三个学术单元。吸引了诸如: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齐沪扬教授、复旦大学申小龙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柴明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葆嘉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司显柱教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向明友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孟华教授等众多国内外高校的著名学者来参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充分研讨和交流,从自身的研究领域解读潘文国教授的理论和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本次会议还展出了潘文国教授历年来出版的书籍,以及他近几年游历海内外留下的摄影及书法诗词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潘文国教授将把自己的毕生藏书捐赠给对外汉语学院资料室,将他的学术思想和书籍财富永久珍藏在了对外汉语学院,也充分方便学院的师生借阅和写作,一举两得,代代相传。而刚刚被推为华东师范大学京剧社社长的潘文国教授,还组织本校师生和与会学者嘉宾一展京剧才艺,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京剧演唱会。从潘教授丰富的艺术作品展和铿锵有力的京剧表演中,也足见一位学术大家生活中生动可亲、多才多艺的另一面。

一所大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大气,而大气则是大师支撑起来的。2014年,年满七十岁的潘文国教授走下了自己毕生热爱的三尺讲台,他为我们留下的学术思想和精神财富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华东师范大学能够为这样的一位大师举办一场学术会议,足见一所985大学对于学术理想无上追求,对于大师们的无比尊重。优雅学府中正是行走着潘文国教授这样的大家名师,才铸就了华东师范大学大气而高贵的灵魂,才奠定了华东师范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基石。

本次研讨会还吸引了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教育时报、中国新闻社四家媒体的报道,媒体对潘文国老师的学术经历和人格魅力感到惊叹。能够以潘文国教授从教47周年之名,召集如此多的学术界知名学者召开研讨会这一现象,也值得人们重新思考“师道”和“知识分子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七、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129-10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学会换届后的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出席会议的有学会新一届会长罗选民教授、以严辰松教授为首的7位副会长、秘书长杨文地以及其他常务理事等共计20余人,其中包括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国内著名高校和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教授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为会议致辞,中南大学科技协会秘书长阮丽君教授、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洁院长和陈广程书记应邀一并出席会议开幕式。 

此次会议由学会挂靠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学会秘书处负责筹备,学会副会长严辰松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持,引导会议按照既定议程顺利展开。会议开始后,学会新一届会长、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对换届后学会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学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承前启后的设想和规划。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与会的常务理事们齐聚一堂,为学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献计献策。此次常务理事会重点讨论的问题包括学会二级机构的管理问题、学会财务管理问题、社会培训策划与开展、学会宣传与学刊策划问题,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级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财务制度》两个学会制度和文件,为学会在民政部和教育部的管理下顺利健康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最后,会议还就2015年迎接民政部和教育部的评估工作做了一系列的动员与安排。大会于10日下午圆满结束。 

八、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2014年文件汇编

(一)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决议1-6

(二)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级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版)

(三)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财务管理制度

上一条:关于加强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合作的决议下一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CACSEC)简报(第二十三期)上